![]() |
中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表示,“今后或者在未来,一个在中国没有影响力的作家就不应该被称为一个世界作家。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读者们是可以决定世界文学的变化的。”
在活动现场,资深数据分析师、开卷信息副总经理杨雷做了数据解读,李敬泽先生从今年鲍勃﹒迪伦获奖,说到中国文化界对诺奖的心结、诺奖评委们的顽皮和好奇和一个文学奖的颁奖逻辑。北京外国语大学滕继萌教授展示自己关于鲍勃﹒迪伦的珍藏,北京大学原创草坪歌手张今与巴特尔带来了鲍勃迪伦经典的民谣作品。
中信书店为此次“诺贝尔之夜”特别研发了诺奖奖牌图案和鲍勃·迪伦头像的茶点,准备了特调咖啡,以味道来传达对于迪伦今年获奖的感受“重口味略晕眩”。
![]() |
开卷数据分析师解读大数据时代下的诺奖真相
在过去的115年中,有113位获奖者,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来说,获奖作家人人平等,但是到了中国之后,他们的命运迥异,究竟哪些诺奖作家在中国的影响力更大呢?数据与文学之间会摩擦出什么火花?杨雷在分析此次榜单数据时表示:开卷作为一家在出版和阅读领域专业的数据服务公司,提供了将近二十年来对整个图书市场的监控数据,虽然它们并不是完整的销售数据,但从销售比例和代表性上看,符合销售的基本面貌。想要衡量一位作家的影响力,大致可以从热销度、关注度和推广度三个维度去分析,在这三个主要行为指标的构成下,再利用模型推导出综合影响力。
![]() |
A. 热销度
热销度是以纸质书销量、电子书的销量,纸质书的品种度以及电子书的种类数去衡量的。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整个纸质书销量是金字塔的结构,诺奖作家作品销售量之间的跨度是非常巨大的。从1998年至今,100多位诺奖作家在中国一共销售了2283万的图书品种。其中销量280万以上有15位作家,再之后有比较大的基数滑落。5000以下的有39位作家,也就是真正的获得了我们中国大众认可的诺奖作家是少数的。开卷数据给出的纸质书销量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海明威、莫言和罗曼·罗兰。
![]() |
B. 关注度
用PC搜索指数和移动搜索指数衡量关注度。
开卷数据公布诺奖作家的关注度排行第一的是莫言,第二是托马斯·曼,第三是巴尔加斯·略萨,从整个的搜索行为来看,作家的关注度之间跨度也是非常大的。中国作家莫言在搜索指数当中遥遥领先。
C. 推广度
从媒体推广度的角度而言,第一位是莫言,第二是萨特,第三是莫迪亚诺。
开卷对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过程,即引入数据的公式将其标准化,用同样的标杆进行衡量。用对数的方式把整个数据之间的差异去抹平,使其能够相互之间进行对比。经过从以上三个维度单独衡量并将之标准化之后,开卷信息公布了当晚的重头榜单,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在中国的影响力排行榜,排名第一的莫言,第二是海明威,第三是泰戈尔。
![]() |
今年的诺奖获得者鲍勃·迪伦和当年的丘吉尔一样,身份是多元的,其名字本身的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并不逊于诺奖,所以他们整个的关注度,包括搜索热度非常高,但是其实他们本身的作品在中国的接受度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属于相对比较小众的作品。
鲍勃·迪伦获奖之后,开卷对鲍勃·迪伦的相关的一些数据做了相应监控,鲍勃·迪伦是作为一个跨界人,无论是他自己的书还是写他的书,在中国的市场上目前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但是自他获奖之后,对影响力的拉动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从其与近年来的童书作家、青春文学作家、现代文学作家和小说类作家做的对比排名来看,诺奖前三位的作家在品牌、知名度方面的影响力可跻身前列。但是童书、少儿文学的畅销书作品数量无论是畅销度还是产品数量都超过了成人文学。仅杨红樱一个人的作品销量就超过了所有诺奖作者图书销量的总合。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青春文学的作家,本身品牌的知名度高于其它畅销书作家。提到诺奖,不得不提到传说中一直陪跑的村上春树(瑞典文学院对候选者有50年的保密期,村上的“陪跑”是根据博彩公司和媒体的分析与猜测)。开卷监测数据显示,村上春树作为畅销书作家的累计销量不输给莫言。
![]() |
中信书店总经理方希表示,通过榜单所显示的数据也可以推断出,对于国际版权机构,国际诺奖作家在中国的影响力的扩大,首先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出版社。出版社的气质、投入程度和运作能力,决定了这个作家在中国影响力的第一级台阶。这里指的并不完全是图书销量,而是围绕图书出版而展开的各种活动,包括参与到当地社会话题和社会接触面的各类活动。
![]() |
虽然没有得到更为详实的数据支持,但是排行榜中前几位获奖者在中国的影响力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推手,就是教育部。一旦进入了中小学生的推荐的内容,毫无疑问它在中国会获得极其长足和深远的影响。而有一些作者的作品,本身不具备进入中小学经典教育的范畴,影响力自会打折扣。但这仅指影响力,跟文学价值的评判无关。
鲍勃 迪伦获奖意味着诺奖回归传统
李敬泽先生如此评价鲍勃﹒迪伦的获奖:“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宽,就会发现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第一次颁给我们理解之外的作家。”
在这之前,诺贝尓文学奖颁发给历史学家蒙森,也经历了哲学家罗素,甚至还授予了丘吉尔。就文学而言,中国人的理解与瑞典或者是欧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理解有所不同。李敬泽说,我们现在的文学是一个体制化和规范化的文学,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视野中的文学一定程度上指的是那些形式和风格体现了文学价值的文字作品。从这个角度而言,诺贝尔文学奖今年所做的选择绝不是完全违背自身传统的决定。实际上今年的选择是回归了诺奖的传统,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鲍勃·迪伦获奖其实也没那么令人意外。“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次的颁奖正表明了诺奖对于文学一直秉持的不忘初心的态度。”
![]() |
瑞典文学院授予鲍勃·迪伦奖的时候提到荷马的传统,提到游吟诗人的传统。也许在原始情境下,文学既是语言的,同时也是音乐的。在瑞典文学院看来,这种文学的原初情境在20世纪60年代,在鲍勃·迪伦这样的人身上得到了回归和重现。这是一种人类对于文学初心的确认。21世纪,我们的阅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鲍勃迪伦的获奖在提醒我们,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在于它不一定是依托于纸面的,甚至也可能是不依托于阅读的,它可以在我们这个新媒体的时代依然有新的可能性。
![]() |
李敬泽先生说,看到这次发布的数据后,很有触动的是,2012年莫言的获奖才真正启动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图书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他说,在这之前,中国人从根本上不觉得这件事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是莫言获奖了之后,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变成了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世界文学盛典,帮助中国读者开拓了一个更为宽广的文学世界、构建了一个更宏大的文学视野。
当年北大著名的草坪原创歌手张今先生和巴特尔先生演奏了两首鲍勃·迪伦的歌曲,一场无开幕词无结束语的文化沙龙,以无始无终的方式,画上省略号。
作者:手机看新闻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860号